该页面存在於Google的搜寻结果内
谈现状
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领军教授、悉尼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毛国强
智慧公路信息化技术的现状
-
感知手段单一:主要基于视频、激光与毫米波雷达等高精度感知设备,技术手段单一,难以实现全面泛在感知;
-
设备昂贵、施工要求高:通常需要安装在龙门架、电杆、灯杆等处,对供电、通信辅助设施要求较高,极大限制了应用场景,难以普及;
-
覆盖不全面,难以实现全息感知:只有5%不到的路面实现信息覆盖,监测不全面,难以及时分析与发现问题,实时处理。
智慧公路:立足现在,面向未来
-
智慧公路通过道路上广布各式具有通信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、结合重点区域部署视频摄像头及车载设备,支持路、车、人的实时感知与通信,形成信息交互的天罗地网,实现车路一体化与车路协同。
-
通过大数据分析,全面实现道路的智慧化,提高交通系统的信息化、智能化管理与运营水平,从而提高行车安全及效率、降低交通拥堵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降低日益增长的养护费用,助力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安全、高效与绿色的目标。
-
辅助智能网联车、无人车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定位感知及超视距感知;
-
提高智能网联车、无人车的安全及效率;
-
智能网联、无人驾驶一定要放在智慧公路、智能交通系统的框架下进行思考,要从点、线、面到体来完成布局。
谈演进阶段
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鲁玉春
以ETC自由流收费为起始,高速公路向智慧高速演进
-
高速公路1.0:高速公路机电产品研制、标准化、产品化;
-
高速公路2.0:高速公路信息化,包括高速公路通信网/主线监控/隧道监控/联网监控/ETC/MTC/路径识别/联网监控;
-
高速公路3.0:高速公路数字化,包括自由流收费;应用云、AI、大数据构筑数字平台;视频云联网、大数据收费稽查、车路协同试点、两客一危;
-
高速公路4.0:高速公路智慧化,包括人、车、路、环境融合协同;高效、安全的智能交通控制;全天候、全道路的自动驾驶。
智慧高速的三个演进阶段
-
路网感知:自由流收费(车载ETC、车牌识别、车迹还原)、20万路视频联网接入(视频质量提升、毫米波雷达、气象感知);
-
路网认知:车辆感知(车流统计、车速感知、轨迹搜索),交通态势(事件感知、拥堵感知、天气感知),车路协同;
-
智慧路网:路网全要素数字化、智能监测、路权分配、应急指挥、辅助驾驶、车队编组、自动驾驶。
谈技术挑战
上海智能网联车载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树宁
车辆信息融合技术尚在初始阶段
5G/V2X技术尚不成熟
车辆编队的决策问题
高精度定位问题
车辆自动刹车及转向系统的技术挑战
【转载自中国交通信息化】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东方世纪交通科技
转载请注明:专家谈智慧高速的现状、发展及挑战 | 网媒推 WangMeiTui.Co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