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页面存在於Google的搜寻结果内

精彩内容
近年来,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,一大批高端人才迅速聚集于此,业已形成了成都市的高端生活消费圈,伴随消费热度的蹿升,消费投诉举报量也呈快速攀升态势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19年成都高新区共处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近8万件,投诉举报受理率100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。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,预计消费纠纷投诉量会继续增长,将不同程度对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。

近日,成都高新区出台了《关于加强消费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就加强消费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,是成都高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示范先行区的重磅举措。
《意见》从建立完善消费市场风险发现、源头治理、综合监管和矛盾化解等机制入手,构建权责明确、公平公正、简约高效的消费市场风险防范和事后救济体系,创新性的建立了五大机制。
监管机制
实施信用监管,通过“黑白名单”公示,重点领域跨部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定向抽查,合理提高消费风险行业、业态(如:预付消费等)的抽查比例,一定程度加强对高消费风险行业、业态市场主体的监督力度,增强监管合力,提升监管效能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采取提醒、约谈、告诫等手段,及时发现、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,压缩消费市场违法和侵权行为的生存空间。
预警研判机制
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,加强网络舆情监测,开发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群体性消费风险智能化预警、分析和研判。
突发事件处置机制
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,各职能部门、街道、社区各司其职,综合施策,形成合力,共同响应的消费纠纷化解机制,依法快速妥善处置消费纠纷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信息公开机制
设置统一的网络理政信息公开频道,集中发布消费投诉处理流程、进度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公告,集中曝光典型案例和发出消费警示等,着力解决政府与公众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
社会共治机制
一大亮点
值得一提的是,《意见》要求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,督促企业珍惜信用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。据了解,成都高新区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,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以及省、市市场监管局的高度肯定,影响力日益扩大,已成为成都高新区消费市场经营者敬畏、消费者信任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据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介绍,《意见》出台后,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着手建设“成都高新区市场与消费公共信息平台”,公示市场主体基本信息,开展消费指数评价,组建消费观察员队伍开展消费观察,探索实施预付消费自愿备案公示和资金监管,推动消费纠纷代理诉讼等一系列创新举措,防范消费风险,提升消费满意度,提振消费信心,打造成都高新区“放心、舒心”消费环境。

(转载:企业家日报网)

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四川食安
转载请注明:成都高新区消费市场率先运用大市场监管 五大举措防控消费风险 | 网媒推 WangMeiTui.Com
